鹤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8月2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鹤壁市林业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这是市林业局继2019年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后,又获得的一次“国字号”荣誉表彰。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每五年组织评审表彰一次,旨在表彰各地区、各部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绿化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实干担当践行绿化祖国的职责使命,涌现出的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林业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森林鹤壁生态建设规划为引领,以“绿满鹤壁、多彩鹤壁、生态鹤壁”为目标,以国土绿化为抓手,久久为功推进森林生态建设,五年来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3.8%,城乡绿化水平显著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2020年我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审,森林河南责任目标考核我市2020年度位列全省第3名、2021年度位列全省第2名。我市3次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2020年全省豫北廊道绿化现场观摩推进会、2021年全省冬春造林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办。市林业局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林业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平安建设优秀单位、市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
一、坚持高位推进,国土绿化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笃定大抓国土绿化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抓国土绿化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主要领导每年多次调研、研究部署国土绿化工作。相继组织实施了南水北调干渠鹤壁段绿化攻坚战、高速高铁鹤壁段绿化攻坚战、南山大道景观绿化攻坚战、国土绿化冬春会战等系列“全域植绿绿满鹤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取得了突破性绿化成果。严格考核督导,将国土绿化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绩效考评、一年三次进行排名,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参与、全民动手、社会联动”的新格局,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敢为人先、比学赶超”推动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全市五年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增绿与提质并重。
二、坚持“六化”统筹,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树牢大造林大绿化理念,按照“绿化就是美化、干就要干成精品”的原则,发扬“早、紧、快、实”作风,统筹推进森林河南“六化”建设,打造了高速高铁鹤壁段、南山大道、南山森林公园、淇县金牛岭、岗坡森林乡村等一批“六化”精品工程。五年来,重点推进廊道林荫化,完成高速高铁鹤壁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鹤壁段等廊道绿化1380公里、绿化面积8.98万亩;大力推进山区森林化,完成太行山山区造林24.93万亩,夯实了西部山区生态屏障;稳步推进平原林网化,围绕打造高标准粮田,完成农田林网建设、绿化面积0.45万亩,全市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6%以上;积极发展乡村林果化,完成乡村绿化2.75万亩;协同推进城市园林化,新建、改建公园、游园绿地120个,“银樱满城、绿竹秀城”特色彰显;扎实推进庭院花园化,新建和提升改造企事业单位、社区庭院绿化300多个。
三、坚持生态惠民,涉林品牌建设有力有效。秉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将国土绿化与涉林品牌创建紧密结合,以湿地公园、森林乡村、森林康养基地等涉林品牌创建为抓手,加大生态产品供给力度,着力打造彰显鹤壁特色的涉林品牌。五年来,获批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试点)3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村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7个、省级森林乡村57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2个,新建市级2000亩以上的郊野公园7个、1000亩以上的湿地公园2个,城乡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宜居程度和绿色惠民水平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坚持产业带动,生态富民成效不断显现。坚持“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将国土绿化与优质林果、苗木花卉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发展新思路,努力实现兴林富民。五年来,打造提升猕猴桃、油桃等千亩林果基地10个,改扩建花椒基地、核桃等木本粮油基地20个,发展优质林果6万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个;充分发挥全市南花北移驯化基地优势,累计发展樱花、五角枫、黄连木、侧柏等花卉苗木3.5万亩;引导和激励105家林业合作社、9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产业新优势加快形成,林下经济面积达30.7万亩,林业助推增收致富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用不断显现。
五、坚持强化管护,生态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以建立健全林长制为抓手,全面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全市湿地保护率达66.56%、位列全省第四,超省定目标16.56个百分点。严格林木采伐审批、实行限额管理,林木凭证采伐率、办证合格率达100%,各年度均未发生超限额采伐现象。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全市征占用林地审批率达到100%。组织开展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连续5年获省考核优秀单位。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实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全市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防火码”和“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系统”应用工作保持全省前列。五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涉林环境事件,未发生引起社会恶劣影响的涉林舆情,全市森林资源监管工作不断强化,森林资源安全持续巩固。
六、坚持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行植纪念树、认种认养等尽责形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初步形成了“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一体两翼共同发展新格局,营造了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五年来全市义务植树累计400余万人次,植树2000余万株,适龄公民尽责率达95%。加强林业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五年来新增生态科普场所30处,其中新建的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成为我市第一大湿地科普教育场所;制作了古树名木画册,全市172棵古树名木全部得到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建档率和保护率达100%;组织开展诗意淇河生态鹤壁摄影比赛、生态文明建设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鹤壁日报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介多次刊发鹤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专题文章和动态新闻,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持科学绿化工作主线,以山区增绿为主战场,围绕山区生态修复、廊道绿化提质和森林乡村建设等重点,统筹处理好造林绿化与耕地保护、造林绿化与产业发展、造林绿化与乡村振兴、扩绿增量与提质增效的关系,科学布局造林绿化空间,加大乡土树种、常绿树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应用比例,谋划编制好今冬明春国土绿化方案,将任务细化落实到山头、地块,持续打造一批林业精品工程,不断提升绿化品质、丰富绿化层次,为我市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作示范、当标杆贡献林业力量。